财务分析如何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有效参考

2021/07/08

企业的目标是创造价值,实现经济绩效,财务分析围绕企业价值展开,使得业务或者各流程中心的活动与企业价值目标紧密联系并始终保持一致,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管理者应加强业务融合,通过财务分析为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帮助企业应对内外风险,把握机遇。

一、财务分析的内容、特点及重要意义

财务分析的使用主体也即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或阅读者。包括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债权人(提供贷款的银行、其他金融机构等)、股东和潜在的投资人,以及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相关的行业协会等。针对不同的使用主体,其关注的重心及具体深度不同,财务分析的内容存在较大差异,但核心都是围绕企业的价值。企业内部管理人员通过财务分析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进而规划企业战略,制定经营策略,指导日常经营活动,设计经营流程,评价企业经济绩效并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为投资者实现企业持续创造价值的目标。同时,企业内部管理人员也要管理企业的债务及风险,保障债权人的本金安全和利息收入。因此讨论财务分析,主要是指应用于企业内部管理的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的作用是服务于管理、应用于管理,管理的边界在哪里财务分析的边界就在哪里,财务分析的方法和工具是相对固定的,但应用范围广泛;另外,企业创造价值的活动各式各样种类繁多,联系企业实际业务,依据管理需求,财务分析在格式、内容、范围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并非财务指标的计算呈现和简单判断。

财务分析通过整合各项数据资料,在了解外部行业大环境及企业业务状况的基础上,运用专业的分析方法,评价企业经营状况,还原企业经济活动的经济绩效,分析判断未来企业价值增长空间,揭示阻碍企业经营发展过程的因素以及隐藏的风险,预测企业经营或者项目的财务可行性及预期财务价值[1]。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对企业激活管理活力,提高管理水平、实现持续创造价值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二、财务分析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总体上看,财务分析目前在企业管理的应用深度和影响力度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分析的内容和结果与业务契合度较弱,为企业创造的价值较低。现实中,常常是财务分析人员从收集数据、计算分析,直至形成报告,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未能提供出企业管理者或者业务部门认同并认为有价值的信息,财务分析工作也就得不到业务部门或管理人员的重视,出现了财务部门提供管理建议,但业务部门认为管理建议意义不大或者难以执行的现象。

(一)财务分析在实际应用中与业务的契合度较低

单纯的财务指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例如,流动比率是判断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之一,在计算时将存货、应收账款归入流动资产,但如果是销售不畅或生产交付周期较长的存货,或应收账款的实际收回期限较长,以此来计算并判断企业短期债务的偿债能力,有可能会偏离实际。再有,企业管理者一般较多关注利润指标,财务分析也主要围绕利润进行,但利润指标却存在一定缺陷,除了不同的会计政策选择和会计估计导致不同的利润口径,同时在权责发生制下存在着会计调整的可能性外,没有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3],事实上,企业管理人员对现金流的管理多数停留在资金安全水平上,较少会关注现金流的效益管理。

财务分析指标设计要更贴近业务实质,数据来源更广泛才能避免财务分析的基础数据不全面,不完整,进而影响财务分析对经济活动的价值判断,脱离实际业务的分析,会使财务分析成本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使得财务分析失去对业务及管理决策的意义。

(二)财务分析偏重于管理过程的末端环节,较少涉入管理或业务的前端

会计信息记录企业经济活动产生经济绩效后的结果,财务分析的数据多数倚重对已产生的交易数据和结果,侧重于对现有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进行分析,较多涉及的是绩效评价环节。且较少在业务流程的初始环节就介入,由此造成财务分析相对滞后和固化,或不能及时进行动态的分析,降低或是失去财务分析对经营决策的支持力度。

三、财务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财务分析没有与完整的业务流程融为一体

常用的经济指标多以财务思维设计,在应用于管理或者实际业务时,具有一定局限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失效或者不能正确反映实际的业务情况。此外,财务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较为分散,与流程脱离,未能形成系统化的体系。

上一篇:高校基层党组织强党建促业务机制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