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层党组织强党建促业务机制研究

2021/07/08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高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1],必须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以改革创新精神促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强党建促业务,既可以探索出一条符合实际、特色鲜明的路径,又可以为党组织提供动力和抓手,以取得显著成效。

一、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建特殊性

(一)容易产生重业务轻党建的倾向

在高校党组织中,学术氛围相对浓厚。教职党员往往致力于学术研究与科研工作,思想认识出现偏颇,党员意识不够强,组织观念淡薄,认为业务是实,党务是虚。而且在高校教师的考核指标和激励机制中,业务指标占的比重要远远高于其他。此外,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员总量少,人员配备不足,没有党建专职人员,兼任人员即教职党员,他们承担繁重的教学工作,而难以集中精力参加党务工作,对党务不熟悉,参加党内组织生活较少。部分党建活动只是应付完成上级任务,没有落到实处,造成党建工作弱化、虚化、边缘化。总体来看,高校基层党组织容易产生党务与业务相分离,重业务轻党建的现象,这一现象直接影响了党建工作的推进和深化[2]。

(二)党建业务协同难度大

时间不协调、精力不集中导致党建业务协同难度大。高校党组织中,教职党员往往科研、教学和行政工作任务繁重,而且多数情况下教职党员课余时间不统一,难以寻求一致的时间开展活动,制约了组织活动的开展。据调研,由于课余时间难以统一,大多数高校党组织开展党建活动的时间为午餐及午休时间,多为简短的座谈会。由于时间紧迫且形式单一,党建活动容易走过场,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过于形式化,党建活动效果不佳,质量不高,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使得党务学习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没有夯实党建工作的基础。这种现象更进一步弱化了基层党员对党组织活动的信心,削弱了党员参与党建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监督考核制度缺位

监督考核制度不健全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发展中的短板之一。部分高校党支部书记的培训交流机制和支部成员个人发展机制不健全,党支部工作难以进行量化管理和考核,对于党支部书记的职位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和政策,导致党支部书记的职位缺乏吸引力和荣誉感。有些支部尚未建立对支部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的考核机制,没有严格把握制度落实,无法实现对党员的考核激励奖惩结果与业务工作相结合,进一步制约了基层党建工作的发展进程。此外,部分党员入党前积极性、主动性较高,入党后则没有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积极参加“三会一课”等党内组织生活,容易导致党务工作虚化[2]。若监督考核制度的短板不能及时修补,则会制约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

二、高校基层党组织强党建促业务发展中四个结合

相对于一般组织,高校组织承担了繁重且具有很强专业性的工作。因而,高校党建工作必须与业务工作保持协同,没有党建指导的业务工作如同失去灵魂,而脱离实际业务的党建无异于无本之木。

(一)党建与教学相结合

人才培养是高校最早的,也是最基本的职能。教学是高校教师的基本职责和“初心”所在,提升教学水平和效果是高校基层党支部工作的重点方向。这就需要教职党员以上率下、模范从教,同时营造氛围,勤于督导,促进整体教学水平提升。在工作部署上,基层党组织应见缝插针地组织专题教学研讨会、教学沙龙等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培养教师对教学的关注度,传递教学新理念和方法。还要充分利用各种场合和机会,放大政策的激励效果,鼓励教师为提高教学技能而参与各种竞赛、项目,形成以党建促教学的良好氛围。

(二)党建与科研相结合

发展科学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社会职能。高校的教学工作是传播知识,而高校的科研工作是创新知识。高校基层党组织成员要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科研工作,引领高水平科学研究项目。这就需要支部成员在严谨治学、潜心研究的同时将党员群众组织起来,围绕重点项目和重大选题展开研究。作为科研工作者,高校党员教师要牢记党员使命与担当,贴近重大社会需求以及党和国家政策导向来选题,并进行研究。既要搞科研,又要抓党建,实现党建与科研双丰收。党员教师在进行科研时可以借鉴当前国家侧重的发展战略,明晰基本理念和思维方法,选择其倡导的研究领域,着眼于解决这一国家战略在有效贯彻和实施中遇到的困难,用创新的科研成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上一篇:环境下信息系统网络安全保障模型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