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硬币的两面:公族与公室之间的爱恨情仇,

2021/03/20

春秋时代,诸侯超越了王室,成为东周日常政治生活中的主角。这时,两个名词就经常出现在人们视野范围内:公室与公族。


公室,是指各诸侯家族,广义上应包括国君近亲三代之内的亲属。以此而言,国君之子、国君之孙都属于公室。因此,《左传》中常见的“公子”、“公孙”都与国君同氏,属于公室成员。

国君的孙辈后,如果没能成为国君,就需要另建别氏:氏以别贵贱——“公孙”之后,在这时往往就会以父亲或祖父之字为氏,所谓“以王父之字为氏”是也。像郑国七穆中的罕氏、驷氏、国氏等等,都是如此另建别氏。“公孙”之后,就不再属于公室成员,而被称作公族了。因此,公族虽然也是国君同族,但比起公室成员来说,与国君关系又疏远了一些。

但这一定义并非十分严格,很多时候,“公子”、“公孙”也被称为公族。毕竟,相对国君而言,公子、公孙只要没当上国君,迟早得另建别氏。正因如此,很多时候公室与公族的界限并非十分清晰。后来,又有人提出了狭义公族与广义公族的概念:狭义公族指国君的三代近亲,广义公族则指历代国君之后。

无论是广义公族还是狭义公族,都是国君同族之人,与公室血浓于水。但因国情不同,春秋时代各诸侯国中公族的地位却千差万别。在楚国,春秋早期屈氏、若敖氏等等公族的地位要远高于一般的“王子”、“王孙”;自鲁桓公之后,“三桓”家族就长期霸占鲁国政坛;在宋国,春秋中晚期宋戴公之族与宋桓公之族几乎垄断了六卿的职位;自郑穆公后,“七穆”就把控了国政,成为春秋后半段郑国政坛的主角;自晋献公时血腥清洗桓、庄之族并定下“无蓄公子”的铁律后,从此晋国就再无强大公族出现;……。


对于公室而言,公族就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弱小时公族是公室的护翼,强大时公族就是公室的“眼中钉,肉中刺”。正因如此,公族与公室在春秋中演绎出了一番别样的爱恨情仇。

公元前675年,楚文王在讨伐黄国得胜回师途中突生大病,不幸去世。此后,楚文王与息妫的长子芈囏(jiān)被立为楚王。息妫在公元前683年才被楚文王强掳为妻,所以芈囏在继位时最大也不过才七岁。三年后,芈囏之弟芈恽就与随人联手,杀死了哥哥,篡得王位,是为楚成王。表面上这是两兄弟的王位之争,实质上这却是楚国大臣的权力内斗。


楚成王即位之时,年龄不超过十岁。从此,楚国大政就落入了楚文王之弟令尹子元手中。作为“王二代”,子元与楚成王的关系最为亲近,担当着守护国君的重责。可独揽大权的子元却心思不正:因贪慕嫂子美色,子元依仗权势频繁骚扰息妫。公元前666年,子元特地在王宫旁新建起一座馆舍,然后每天在此跳战舞,来挑逗息妫。

息妫注意到了子元,哭着说道:“当年先君跳战舞,是演习战备。如今令尹不在敌人前显威,却在未亡人之侧跳舞,真太奇怪了啊!”

被息妫这么一激,子元顿时跳了起来:“女人还没忘记敌国,我倒忘了!”为了讨好息妫,子元立刻率大军前往讨伐郑国。不过,在郑人将城门高悬之后,子元倒不敢进攻了,感叹道:“郑国还是有能人啊!”然后就灰溜溜地撤军了!

作为楚国令尹,如此胡作非为,引发了楚人的极度不满。大夫斗射师上朝进谏,可子元却将他铐了起来!这下,子元可为自己招来了报应:公元前664年,申县县尹斗班奋起反抗,杀死了子元!这一年,楚成王不过十七岁左右。


为感激斗氏帮助公室除掉了权臣子元,楚成王就任命斗伯比之子斗谷於菟(音wūtú)为令尹。斗氏是若敖氏的一个分支,因为子元之乱,若敖氏从此上位,长期垄断了令尹之位,直到楚庄王之时。

宋国共设有六个卿士职位,传统上都是由公族人士担任。

公元前620年4月,宋成公去世,儿子宋昭公继位。宋昭公继位之初,右师公子成是宋庄公之子,左师公孙友是宋桓公之孙,司马乐豫是宋戴公玄孙,司徒鳞矔是宋桓公之孙,司城公子荡是宋桓公之子,司寇华御事是宋戴公玄孙。六卿当中,宋庄公之后一人,宋桓公之后三人,宋戴公之后两人。


六卿之中,居然没有自家兄弟,这让宋昭公极为不满。为此,他公开宣称,要驱逐群公子!

上一篇:幽默笑话:同事的儿子放学来办公室等他爸,长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