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丨办公室变公共客厅 上海家

2020/08/18

新华网上海8月12日电(冯丽 罗沛鹏 实习生熊多多)"向往的生活"是什么样?是"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般的环境宜人,是"邻睦风亦暖、家和人自康"的邻里融洽,还是"办事像网购"一样的便捷……在上海各个街道、社区,依托建在"家门口"的服务体系,人们"向往的生活"正逐渐成为现实。

鲜花簇拥、绿树环绕、老幼各得其乐,家门口不再是"熟悉的陌生人"……在上海探索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区共治共享的过程中,浦东新区的东一居民区是这一实践的案例之一。建于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的东一居民区是上海普通的老小区,如今不仅新添了"家门口"服务旗舰站,212项"大事小情"受理下沉到社区,还力推"三会"民主自治制度,成为上海社区治理的新样本。

昔日的办公室,如今成了居民们的"公共客厅"

走进东一居民区的"家门口"服务旗舰站,整洁明亮的客厅映入眼帘,几位阿姨正围坐在桌子旁聊天,时有欢声笑语传来。往里走,可以看到温馨安静的健康小屋、设备齐全的党群活动室,再步行至二楼,排练室、阅览室正"开门迎客",推开玻璃门,花香扑鼻而来,花园平台呈现眼前……很难想象,这个不见传统办公室踪影的服务站,正是东一小区居委的办公地点。

许多阿姨正围坐在桌子旁聊天,时有欢声笑语传来。新华网罗沛鹏 摄

办公室去哪儿了?"流动办公"的东一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周海侠介绍说,"家门口"服务站的温馨场景是"办公空间趋零化,服务空间最大化"的工作成果。

" 原来,我们书记、主任都有自己的办公室,社工也有固定的办公区域,但在打造家门口旗舰站的过程中,我们的办公区域完全'趋零化'了,就是为了把更多的空间让出来,为居民提供更多的活动场所。"周海侠表示,服务站的电脑已全部实现共享,随便打开哪台电脑都能办公。居民来到服务站时,一进门就能和书记、主任面对面交流。"刚才聊天的那些阿姨是社区的常客,没事就来这里坐坐,服务站就像社区的'公共客厅'。 "

绿植与书籍为服务站一隅增添温馨与诗意。新华网罗沛鹏 摄

说到办公空间改造后的适应过程,周海侠回忆说:"刚开始肯定是不习惯的,好像没有自己的归属。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就完全适应了。"

" 以前好像有距离感,现在这个空间打开后,和书记、主任都感觉特别接近。"正在服务站活动的叶阿姨说,"平时想搞个活动,只要跟书记打个招呼,工作人员就会做好准备,什么时间都可以来,像自己家的'客厅'一样。"

" 远程帮办"升级,212项事务在"家门口"就可办理

近年来,上海市不断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在此基础上,浦东新区进一步将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的212个事项下沉到"家门口",居民只需步行几分钟,不出小区即可在服务站办理各项业务。

接入陆家嘴"家门口"信息服务平台,办事更便捷。新华网冯丽 摄

在小小的东一服务站,新版社保卡申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就医记录册申领……居民们经常需要办理的大事小情在家门口就能完成,不必再"时间浪费在路上"。值得一提的是,浦东新区于2018年启动的"长护险"试点工作,专门服务失能失智老人,现在也可在服务站进行申请。

" 现在像医保卡等服务项目家门口都有了,真的为我们居民提供了很多方便!"居民施阿姨前几日来到东一服务站,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顺利办完个人事务。

家门口的另一个变化,就是服务内容更精准、更接地气。陆家嘴街道白领租户多,针对居民白天工作忙的特点,最近,服务站贴心地配备了24小时自助服务机器,并同步在门外搭建小型自助服务空间。"这样即使服务站晚上关门了,晚下班的白领也可以来到服务点位,进行一些医保、政务方面的自助服务。"浦东新区陆家嘴街道社区自治办公室主任闻捷说。

上一篇:上海众华律师事务所行政办公室:博采众长、追
下一篇:没有了

Top